现在社会上,从一定视角看,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人:一种是在职有工作的(体制内和私企打工的);第二种是在家务农的(在农村有地有房);第三种就是“灵活就业”的人(失业但是不务农的)。
这三类人,最“惨”的就是“灵活就业”(失业)的。为何最“惨”?看一下:体制内的那类人是相当有保障,这不用多说,大家都知道。在私企打工的,也还有点收入能维持生活。在家务农的那类人,至少在农村有地有房,富谈不上,但也能保障基本生活。“灵活就业”的这类人,能不能有收入维持生活,那就看天由命了,真的是相当“灵活”,这种“灵活”怎一个惨字了得。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“缴纳社保”这事也是如此。大批“灵活就业”人员,他们不得不被迫停下了缴纳社保的脚步。对于大多数“灵活就业”人员而言,收入的不稳定性,吃了上顿可能没下顿,成为了他们缴纳社保的最大障碍。
社保的价格年年涨,“灵活就业”者的收入太“灵活”,“灵活”到有时有,有时无。社保真的负担不起,许多“灵活就业”者正经历着这样的挣扎。
别说“灵活就业”(失业)者,就是那些有工作的(体制内的除外,在私企业打工的),在每年的保费都在上调(社保的缴费基数大概每年上涨6%- 10%左右),一年比一年高,你问一下你自己的工资涨的有社保快吗?
很多“灵活就业”者停缴社保,不是不想将来有保障,而是迫于经济的压力,出于现实的无奈。对于很多“灵活就业”人员来说,每月能稳定收入四、五千元已是很不易的(很多人每月仅一千左右的收入,还有很多人甚至没收入),再要从中扣除近两千元的社保费用,你让所谓的“灵活就业”者(失业者),如何承担的起?
所以越来越多的人,在失业后(灵活就业),无奈的选择了停缴社保,这不是不愿缴纳,而是真的负担不起了。尤其是自从延迟退休政策公布之后,对于很多“灵活就业”人员那无疑是雪上加霜,停缴社保实属无奈。
越来越多的“灵活就业”者(失业者)被迫停缴社保,除经济原因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:“35岁找工作嫌老,60岁退休嫌早。你觉着我应该对我以后的退休金抱有什么样的期望展望?”简单讲就是:对未来没有希望。
这种失去希望源于:“灵活就业”人员觉得自己继续交社保,不划算了。按照以前的规定,社保交满15年之后,等达到退休年龄之后就能领退休金,而现在的新政之下,缴纳的年限变长了,领退休金时间也推迟了。能否活到领钱的那一天不好说。即使能活到领退体金的那一天,能领几年退休金?(按中国人平均寿命76.5岁,65岁退体最多能领10年退休金。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以前文章有讲解:有多少人能活到80岁、90岁和100岁)。
还有就是,交了那么多钱,最后养老金又能领多少?现在谁都知道出生率和老龄化,养老金领的人多,交的人少。将来退休后,能保障有多少退休金可领?到时候一切承诺都可能失效。
承诺可能失效是有先例的,以前不是说“国家给养老”吗?现在政府提出的新型养老观念是“养老还得靠自己”。体制内的不用担忧,但体制外的普通百姓,即使将来能领到养老金,大概率也只会是社会最低水平。
“灵活就业”人员,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,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或意外,社保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依靠。对此,他们并非不知道,也并非不愿为未来投资,而是迫于现实压力,不得不放弃这唯一的依靠,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无奈选择,他们内心的无助与焦虑可想而知。
如何让社保制度更好地惠及每一位劳动者?如何让“灵活就业”人员也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?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。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“灵活就业”人员的关注和支持,为他们创造更加公平、包容的就业环境。
来源网络,侵删